冰河时代巨兽—猛犸象披毛犀古动物群展成功亮相北京自然博物馆
发布日期:2015-09-25 新闻来源: 编辑:冯拓菲 蒋 萃 杨 旭
2015年9月24日,由北京自然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冰河时代—猛犸象披毛犀古动物群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临展厅隆重推出。
展览主要以黑龙江第四纪哺乳动物展品为主,展览面积450平米,参展标本87件(套),展板38张,4米大型壁画三幅。其中松花江猛犸象、真猛犸象骨架、披毛犀、东北野牛骨架、王氏水牛骨架为黑龙江省博的镇馆之宝(真品),其中就包括我国发现最大、最全的猛犸象门齿。
参展的松花江猛犸象完整骨架,高3.33米,长5.45米;披毛犀骨架高2.05米,长4.02米,均出土于黑龙江省肇源县三站乡松花江一级阶地距地表4米深的淡黄色粉砂层中,据C14测定,其生存年代为距今21200±600年前。同时参展的还有东北野牛、原始牛头骨、虎头骨、转角羊角、野马头骨等珍稀灭绝动物化石。展览展现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东北野生动物瑰丽画卷,同时也让观众对东北地区的生物资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次展览的成功举行,也再一次地证明了,与外省博物馆联合办展,并从联合办展中吸取办展经验、学习办展方法、提升办展水平,“以办带学、以联求进”,是一项正确的决策,是省博物馆一次大胆且成功的尝试,也是省博物馆以“三贴近”精神为指示精神,施行“馆际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并进”的开放性办馆思路后,将“走出去、引进来”的办馆理念切实落实于实际工作中的再一次切实体现。黑龙江和北京自然博物馆拥有着源远流长的联系,有着近似的民俗风俗和文化氛围。地理上的差异阻不断文化的联系、万水千山隔不开血脉的融合。本次两馆联合办展,也让远隔千里的区域文化,特色办馆理念相互得以融合,从融合中取长补短、携手并进。
此次两馆联合办展的成功开展,也是对省博物馆的开放性办馆思路正确性的有力证明,必将极大地推进两省级博物馆的发展。对于省博物馆今后的健康、积极、稳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5:50停止发票)
年均访问量:362874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