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中型博物馆公共空间的多重性意义研究
发布日期:2015-10-13 新闻来源: 编辑:冯拓菲 蒋 萃 杨 旭
[摘 要]在当代博物馆建筑成为城市越来越重要的公共空间,而当代博物馆的公共空间作为人与环境、人与人的特定环交流场所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笔者采用归纳总结、类比分析、对比论证等研究方法,重点研究、讨论了当代大中型博物馆内主要公共空间的展览、文化、精神、主题等多重意义及其设计要点。
[关键词] 博物馆 公共空间 多重性 社会服务 展示
一、引子
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大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快速地提升,人们对于更高层次精神领域与文化生活的要求也在快速地提升。如何在当今这个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能够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面对着当今现状,博物馆作为征集、典藏、陈列、研究自然与人类文化遗产的场所,还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学习,服务,交流、展示的场所,因此博物馆成为了满足这种社会需求最为重要的建筑类型之一,并肩负着满足当今时代的大众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文化和经济的需求的重任。而在博物馆的发展历程中,博物馆建筑为满足社会人们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建筑自身的结构、功能、形式也在发生着适应性变化。在这些变化当中,博物馆公共空间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其自身的功能的复合型与综合性的特点也随之变得越来越突出。
二、博物馆公共空间的相关基本概念
在建筑学的相关理论中,公共空间(public space或public place)是指有别于私人空间的人们共同的空间。公共空间不仅仅只是个地理的概念,这个概念还包含着进入空间的人们以及这类空间之中的人们广泛参与、交流与互动等行为的发生【1】。博物馆的公共空间就是指中庭、院落、入口、休息用餐等非展览性的共同性空间。
在当今时代,博物馆这类公共建筑已经深入地走入了大众生活,博物馆具有博物馆能够为大众提供了思考创作、求知审美的知识空间,同时博物馆拥有大量的文化资源、历史资源与生态资源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精神文明需求,成为被广泛认可的公共场所。在当今时代大量的博物已经成为了人们休息娱乐、举行活动的新兴场所。如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就成为人们大众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地点。在新修建的黑龙江省博物馆也设计了大面积的市民广场,为周边人们提供娱乐、活动的场所,满足人们集体活动的需求。可见博物馆已经是最为重要的公共场所之一。
博物馆的公共空间在当今博物馆来说所承载的意义在不断地增大,建筑当中的公共空间的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公共空间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空间形式。同时,面对着社会活动的综合与拓展性,公共空间的尺度与公共空间在博物馆空间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也呈现增大的趋势。如在贝聿铭先生所设计的德国柏林历史博物馆新馆方案当中(如图1),建筑的公共空间的比例将近博物馆新馆总面积近三分之一的面积比例。

图1a)博物馆的内庭
图1b)博物馆公共空间外观
图1c)公共空间与展示空间的比例
图1 德国柏林历史博物馆新馆的公共空间
三、博物馆公共空间的多重性意义
博物馆的公共空间首先是提供服务功能如餐饮空间,这种空间在当今时代的博物馆当中都是广泛存在的,但是这种服务性功能的公共空间是并非本文讨论的重点。但是,当今的博物馆的公共空间已经告别了固定性的单一功能的空间功能具有了多重性、综合性的功能作用,在不同的博物馆当中所呈现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博物馆公共空间的展示意义
博物馆的公共空间与博物馆的展览空间是有本质性的区别的,对于以展示为主要功能的博物馆来说,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往往是隔着一层玻璃或一道栏杆等隔断,很难亲密接地触的展品实体,任何展品给人们带来的都是清一色的贵重展品的冷漠疏远之感。而博物馆的公共空间则往往给人们的是自由的感觉,公共空间的展览中的展品则是以亲和的姿态出现在人们所处的环境之中,人人们可以参与其中。所以,在当代的博物馆的公共空间的往往存在着展示空间的作用和意义,公共空间的展示性意义变得越来愈大越来越重要。并拥有了让人们在休闲娱乐中获得教育以及艺术性、娱乐性文化经验的多重作用,具体区别如表一。
表一:博物馆公共空间与展示空间展示作用的区别
区别 |
博物馆公共空间 |
博物馆展示空间 |
专门性 |
临时性、非专门性展示空间 |
专门性展示空间 |
传达情感 |
亲近、自由的情感 |
冷漠、疏远的感觉 |
教育性 |
休息、娱乐、路过中的附属教育,增加博物馆的展示与教育气氛 |
以教育和展示为目的专门性的空间 |
例如,在当代的博物馆建筑的设计之初,建筑师都会充分地考虑到博物馆建筑的公共空间的临时展厅作用,在空间设计上是博物馆的公共可以灵活地进行布展,比如在黑龙江省博物馆新馆的设计当中,博物馆有意地设计了开敞的入口大厅,宽敞大气的连接走廊,这些公共空间的尺度的设计包含了公共交流作为临时展厅的思考。这种设计及大地增加了博物馆的展览空间的面积弹性范围,同时为也可以作为博物馆的举办活动等作为备用空间等多重意义(如图2为黑龙江省博物馆的建筑立面与平面图)。这种手法在当今博物馆中被广为使用,美国国家自然史博物馆的公共空间中也悬挂有巨大的鲸鱼标本,可以使得人们坐在在其下方的观众休息座椅进行央视观察,创造的特的观赏体验(如图3)。同样的BIG建筑设计事务所最新完成的设计阿尔巴尼亚文化中心当中也有体现,在其天入口大厅处设置了临时性的展品与艺术品,在大厅四周楼梯上下的游客可以在行进中从各个角度观赏这些艺术品。(如图4)。


2a)黑龙江省博物馆新馆的效果图


2b)黑龙江省博物馆新馆的平面图
图2 黑龙江省博物馆新馆
图3 美国国家自然史博物馆中庭
图4 BIG设计的阿尔巴尼亚文化中心与内庭

2、博物馆公共空间的“名片”意义
在当代博物馆当中博物馆当中大厅、中庭、院落这类的公共空间是大量的存在的,这中公共空间在当代博物馆当中成为了一项极为重要的空间,对于一座优秀的博物馆建筑这种公共空往往具有整座博物馆的“高潮空间”的作用与意义,这种空间不但是连接着展厅、电影院、培训场所、研究空间等空间串联或组织作用之外,往往是博物馆空间的层次最为丰富的地方,让参观建筑的人们体验到最为丰富的空间体验。由于建筑是一个双重系统,即是实用系统与信息系统,博物馆建筑自身在提供展示空间的同时,自身展示也是博物馆的一种趋势,而这种丰富的空间往往成为一座博物馆建筑建筑造型之外的最有利的标志性作用,体现一座博物馆的特点,能够给参观中留下深刻印象起到“名片”的作用。 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如图5所示),这座建筑的公共空间以折线的动感空间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与心理感受,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了这个博物馆在人们心中的名片作用。

5a)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的外观

5b)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的“高潮空间”
图5 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的建筑外观与“名片”作用的“高潮空间”
3、博物馆公共空间的精神性意义
博物馆作为展示一个地区的文化,历史等最为重要的建筑,其公共空间往往是体现地域文化与地域精神的最为重要空间之一,这种空间由于往往具有复合型的特点,这种空间集合着人们休息、餐饮、娱乐、交流等行为的场所,公共空间往往通过其自身的空间特色与“空间精神”【2】创造出一种精神感染的效果,成为了一种熏陶文化,传播地域精神的重要地点——博物馆核心精神空间。这种空间与展厅空间的教育意义与资料意义等存在并不相同,这种空间往往呈现的是精神意义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意义的公共空间在传播地域文化和宣传宗教的博物馆当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空间意义。
黑龙江省博物馆新馆的设计,新博物馆的公共空间的尺度设计充分地体现地域得点,建筑空间高度宏伟气势非凡,通过隐喻的建筑语言和技巧,充分地体现了东北辽阔的黑土文化与东北地区人们的豪放大气的性格特点。从而使得博物馆可以彰显出地域性、标志性、时代性。【3】



图6 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再如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其公共空间无处不体现着地域性文化与伊斯兰教的要义,使得空间注入了民族性精神,然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归属感与认同性,人们对于博物馆更具有亲切感与向往性(如图6)。
4、博物馆公共空间的“主题性”意义
对于当代的博物馆建筑来说,越来越大的公共空间的还有更为重要的功能一意义,在博物馆的公共空间具有城市的公共空间的意义,在公共空间设计往往呈现较大的开敞空间,这种空间和展厅空间是不一样的,具有更加自由与更加开放的效果与空间氛围,在这些空间除去临时展厅的作用还通过装置艺术等手段成为一处体现建筑展示主题作用的呼应性空间,在这里通过装置与常设展厅 采取“和而不同 ,互相呼应”的手法来体现出博物馆的主题,往往成为了当代博物馆建筑艺术的常用方式。这类的公共空间通过环境的营造来激发观众参观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科技文化氛围,同时对人们的心理也会产生积极的暗示,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意义。
如莫斯科理工博物馆,在博物馆的中庭空间与交通空间被充分地利用着,在这些空间当中存在着设计了大量的博物馆的主题相关的天体模型与天文学的相关的卫星、空间站等模型,让人们仿佛置身于无边的宇宙当中,使参观者产什么无尽的遐想,让建筑的参观者在参观展品之余,能充分地感受宇宙的魅力,渲染气氛,及大地增大天文博物馆自身的感染性,令人难以忘怀(如图7)。


图7a)莫斯科理工博物馆的外观


图7b)莫斯科理工博物馆的内部装置与设计
图7 莫斯科理工博物馆“主题性”意义公共空间设置
5、博物馆公共空间的生态性意义
博物馆的公共空间当中作为人们最为主要要的休闲空间来说,其自身还具有很强的生态性意义,当今时代是一个追求生态建筑生态生活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生态景观已经大量地从室外走进室内,人是一种渴望自然的生物,在自然的作用下,人们的的精神与心情都会受到相应的放松,同时生态自然因素在不只是具有景观意义,同时可以对于建筑的生态与微气候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因此,生态要素成为了当今时代博物馆不可或缺的博物馆公共空间的展示要素也将成为未来的博物馆的公共空间大量设置的空间要素,这些要素结合着生态节能手段使得公共空间成为博物馆的节能的重点地段,甚至提升整个博物馆的环境质量。
如永恒立方的设计理念的阿富汗国家历史博物馆的方案当中就大量地设置了这种生态要素作为公共空间的展示要素与艺术展品,同时还是更个博物馆的一个精神、文化、宗教的综合意义的高潮点,文化气氛一起构建着博物馆的文化精神与地域精神,同时设计师通过生态的要素与空间的设计还可以为建筑带走热量降低建筑的能耗(如图8)。



图8 阿富汗国家历史博物馆方案与生态中庭
6、博物馆公共空间的社会服务意义
博物馆公共空间是博物馆社会服务的重要展示场所,对于每一位观众而言,到博物馆参观,除了各式精美的展览之外,其对博物馆的整体印象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比重则来自于博物馆的公共空间及其所包含和囊括的博物馆各项社会服务。展览、公共空间、社会服务等等诸多要素的结合构建了一个博物馆的整体社会形象。这其中,公共空间则是展示博物馆各项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是博物馆社会服务好坏的前提。
以黑龙江省博物馆为例,除了正在建设中的黑龙江省博物馆新馆在设计之初即着重考虑了公共空间的设计,力求合理、力求人性,力求为观众打造一个愉悦的休闲服务环境之外,早在2009年初,在黑龙江省博物馆现有馆舍内即开展了一系列针对于公共空间的整改和提档升级措施,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黑龙江省博物馆现有建设始建于1906年,原为莫斯科商场,于1923年改为博物馆之用,至今建筑历史已逾百年,作为博物馆的历史也已有90年之多,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建筑,因此在博物馆综合面积和基础设施方面相对新建博物馆存在一定限制和差距。
作为百年前设计的商业建筑,其格局和基础条件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博物馆行业正常运营的基本标准,如何能在诸多限制和瓶颈中寻求一条充分利用博物馆现有空间升级社会服务的办法,成为了所有黑龙江省博物馆人的共同问题。如何将现有博物馆公共空间打造成为博物馆社会服务场所成为了全体博物馆人的共同努力方向。
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公共面积不足的问题,原有博物馆建筑大厅不足百平米,虽后经70年代于原有博物馆后侧扩建邓散木展厅而形成了一个百平米左右的新公共区域,但由于规划不合理等原因,公共空间依远远低于各省级博物馆面积,公共空间内的社会服务也无奈由于面积原因而无法提升。
自2009年开始,黑龙江省博物馆开展了一系列以“充分利用公共空间、提升社会服务”为主体的提档升级活动。首先重新统筹规划设计,将原有占据公共空间范围的办公室去除、整合,在原有空间内将黑龙江省文物商品总店和黑龙江省文物司法鉴定所搬入其中,结束了两者多年以来博物馆内无专业办公地点的窘迫历史,也充分利用了公共空间。其次取消了原有公共空间内的部分老式宣传板等设施,公共服务空间内增设新型LED电子幕,原有通过展板、通知、板报等形式发放的新型转由电子幕发布,既节省了空间又提升了服务。
再次,将原有的大量存包柜去除,展馆入门处增设双重安检通道,由专业安保人员负责安检,观众可以带包入馆,在极大加快入馆速度、方面广大观众的同时,将原有大量存包设备占据的公共空间进一步释放,让区域的空间感进一步加大。
通过以上类似的方法,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将原有拥挤、落后的省博物馆公共空间变得合理,经过整合、规划后腾挪出来的空间则合理地设置成为黑龙江省文博书店、文博斋、活动式舞台、讲解导览服务台等设施。并针对公共空间人员繁多的实际情况,增设了大量的休息区域和公共空间广播系统,让每一位观众在公共区域感觉到愉悦,感受到博物馆贴心的社会服务。
四、总结
综上论述,博物馆建筑的公共空间以其空间形式的特点所造就的空间使用的多重性,使其承载信息更具复杂性,也因此博物馆的公共空间对于博物馆建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多重性的公共空间也为博物馆带了的更多的可能,这对于人与城市空间来说都是有利的。同时,博物馆公共空间的多重性与复杂性也对于博物馆的管理者、设计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博物馆的策划与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管理者都要充分地考虑博物馆所面临的社会现状与所需解决的当前问题与未来会出现的问题,对于博物馆建筑与城市建设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有着动态发展的认识,充分地了解,才能在博物馆的设计计划中有效地确定博物馆空间的面积尺度与比例,才能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出公共空间的作用。可见,博物馆公共空间将成为新时代的博物馆建筑空间时代特征,公共空间设计与使用也将成为未来博物馆空间的一项重要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赵洋;王恒. 科技博物馆公共空间利用初探,科普研究,2009.06:34~38
2.佟欢;曲大刚;周陆阳.谈中国建筑设计的民族性空间精神,山西建筑,2013.07.10:15~17
3.梅洪元;张向宁;费腾.文明承载与自然象征——黑龙江省博物馆建筑创作探索,建筑学报,2009.07:78~79
图片来源:
图1:http://design.cila.cn/design-show.asp?id=7815
图2:http://www.hljmuseum.com/list.php?catid=64
图3:http://moni.cdstm.cn/cms/magazine/list.php?kind=jctp&page=21
图4:http://www.flickr.com/photos/12205926@N06/5697214619/in/photostream/
图5:http://zhengdongping.vip.blog.163.com/blog/static/1685092672011103105010691/
图6;http://qing.blog.sina.com.cn/tj/566c9c87320005wv.html
图7:http://design.yuanlin.com/HTML/SOHO/2013-4/Yuanlin_Design_4214.HTML
图8:http://www.lvshedesign.com/archives/tag/%E5%8D%9A%E7%89%A9%E9%A6%86/feed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5:50停止发票)
年均访问量:362874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