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地区的兽类
发布日期:2015-10-21 新闻来源: 编辑:冯拓菲 蒋 萃 杨 旭

普通蝙蝠
普通蝙蝠耳短宽,体形较东方蝙蝠小;背部褐色,闪争光,与颈部的浅白色对照,呈明显的两色。腭褶7行。普通蝙蝠分布广泛。每当黄昏,它们陆陆续续地从栖居处飞出觅食。如果食物稀少,有时可整夜活动,捕食蚊蚋等有害昆虫。

赤狐嘴狭长,耳直立。背毛赤黄色,四肢外侧黑色。耳背上半部黑色,与头部颜色明显不同;尾端毛白色。赤狐在黑龙江省普遍分布,除黑龙江省以外,赤狐还广泛分布于温带和寒温带的欧亚大陆上的各个国家。

貉似狐而小,吻尖且短,耳较小,尾蓬松,体型肥壮。貉分布于亚洲东部,在黑龙江省分布比较 普遍,小兴安岭、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兴凯湖产的比较多。它们生活在山林中,昼伏夜出,以鱼虾和鼠兔为食。多栖息于河谷、草原和靠近河流、溪各、湖泊的草原 地带和丛林中。常利用树漏、石缝或其它洞穴进行穴居,有时也自行营巢穴居。


棕熊亦称灰熊,毛被棕褐色或黑褐色,体形健硕,肩背隆起,腰围粗壮。头大而圆,吻较长;鼻端裸露,鼻孔大而略侧偏。眼很小,视力极好;耳小而能动,内外均被毛;尾短隐于毛下。四肢粗短,前后足均具5趾;爪大而弯曲,不能收缩。已被列入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等级。
棕熊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森林地带,国内见于黑龙江、吉林、甘肃、新疆、青海、西藏、四川、贵州等省区。棕熊在黑龙江普遍见于大、小兴安岭和东部山地的林区。


棕熊体形粗壮,头部宽圆,吻较短小,鼻端裸出。耳较大,内外具毛;眼甚小。前后足皆具五 趾,爪强而弯,不能伸缩;脚掌裸露无毛,足垫甚厚。全身背毛漆黑,胸部具有倒“人”字形白斑,下颏白色。颈侧毛最长,成丛状,胸部毛最短。已被列入中国国 家二级重点保护等级。黑熊广泛分布于亚洲大陆及其邻近岛屿,我国普遍有见,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和东部山区有分布。

貂熊
貂熊是现存最大的陆生鼬科动物,外形似獾,尾像貂,足掌像熊,性似狼,是食肉类动物中的 “四不像”。头长圆形,吻端裸露。耳短而直立,尾短,尾毛长而蓬松,呈穗状下垂。四肢短健,掌面较大,趾行性,爪长而直,不能收缩。身体为均一的暗褐色; 四肢和腹部为淡黑褐色,身体两侧自颈部至尾基有淡色宽条纹。胸部常有各种白色斑块。貂熊属于环北极类型动物,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在我国常见于新疆 和黑龙江省。貂熊在黑龙江省分布广泛,常见于大兴安岭北部。

紫貂
紫貂体躯细长,体型似黄鼬而稍大,全身为棕黑色或褐色。脸和鼻部较尖,吻端圆钝,鼻唇部中 央有明显的纵沟,还有20余根颇具弹性的发达触须。眼睛大而有神,耳壳大且直立,略呈三角形,尾巴粗大而尾毛蓬松,约占体长的30~40%。四肢短健,具 5趾,爪尖利弯曲。紫貂广泛分布在北亚大陆机器邻近岛屿。中国见于东北和新疆北部。黑龙江省现有紫貂分布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东部山林地区。

东北虎
成年东北虎体长180—350厘米,尾长100—150厘米,体重180—340千克。毛 色淡,冬季呈现乳黄色,下体胸腹部和内侧的白色范围较大,身上的黑褐色条纹叶较疏而淡。尾巴比较丰满,尾上的毛显得较为肥大,体毛叶特别长。分布于中国黑 龙江各地、吉林东部和俄罗斯东部、朝鲜一带,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种。至2014年初统计,世界上仅存野生西伯利亚虎仅400 头之内,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豹猫的体形十分匀称,和家猫相似。头圆吻短,眼睛大而圆,瞳孔直立,耳朵小,而呈圆形或尖 形。两眼内侧向额顶部有两条白色纵纹,全身背面体毛为棕黄色或淡棕黄色,布满不规则黑斑点,耳背面有淡黄色斑。豹猫广泛分布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南部及南洋 群岛。豹猫在我国各省可见,黑龙江省自嫩江流域以东山地林区都有分布。

金钱豹
金钱豹体形似虎,但明显比虎小,头圆,耳小,尾长,四肢短。全身黄色或棕黄,而遍布黑褐色金钱花斑。还有一种黑化型个体,通体暗黑褐,细观仍见圆形斑,常被称为墨豹。广泛分布于非洲和亚洲。我国现在仅黑龙江省东部山区有金钱豹的踪迹。

猞猁体型似猫而远大于猫,体粗壮,尾极短,通常不及头体长的1/4。四肢粗长而矫健。耳尖 生有黑色耸立簇毛。两颊具下垂的长毛。上体浅棕、土黄棕、浅灰褐或麻褐色,或为灰白而间杂浅棕色调;腹面浅白、黄白或沙黄色。尾端呈黑色。猞猁广泛分布于 欧亚大陆的北部,我国见于青藏高原和北方各省区。黑龙江宝清、密山、宁安、伊春、喜旗、呼玛、额右旗等地有分布。

兔狲体形大小似家猫,但肥胖毛长。额部较宽,吻部很短,耳短而圆,两耳距离较远,耳背为红 灰色。全身被毛极密而软,绒毛丰厚,尤其是腹部的毛很长。背中线棕黑色,体后部有较多隐暗的黑色细横放,头部灰色,带有一些黑斑,眼内角白色,颊部有两个 细黑纹,下颌黄白色,体腹面乳白色,颈下方和前肢之间浅褐色。尾粗而蓬,长于后足之两倍。上颌前臼齿两对。兔狲分布在亚洲中部的荒漠和戈壁地区,我国仅见 于新疆、青藏高原、内蒙、河北、黑龙江。黑龙江呼盟有兔狲的分布记录。

马鹿
马鹿为大型鹿,仅比驼鹿小。凶兽有角,眉叉丛角基部伸出,第二支紧接眉叉之上。成兽体侧无 花斑,臀斑大而明显,呈浅赭黄色,其上缘及外缘棕黑色。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 皮和果实等为食,喜欢舔食盐碱。马鹿在世界上分布很广,欧洲南部和中部、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呼和浩特、宁夏贺兰 山;北京、山西忻州、甘肃临潭、西藏、四川、青海、新疆等地。

梅花鹿
梅花鹿体形小于马鹿,成、幼兽体侧均有成行白斑,臀斑白色,角的第二枝与眉叉相聚较大。梅花鹿仅见于亚洲东部及其邻近岛屿,在我国境内过去曾广泛分布,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都有分布。

狍子体中小型,小于梅花鹿。体长1—1.4米,肩高不到1米。仅雄兽有角,长30厘米左 右,分三叉,无眉叉。尾甚短,不超过3厘米,隐于体毛内。冬毛臀部有白色块斑。狍子多栖息在疏林带,多在河谷及缓坡上活动(海拔一般不超2400米),狍 性情胆小,日间多栖于密林中,早晚时分才会在空旷的草场或灌木丛活动。我国东北三省广布它们的踪迹。

驼鹿
驼鹿体形高大,体重450—500公斤,体长200—260厘米,肩高154—177厘米。仅雄兽具角,多呈掌状分枝。雄兽和雌兽喉下皆有颔囊。上唇与鼻特别肥大,额骨中央深凹。头表面不平整。驼鹿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黑龙江省仅见于大、小兴安岭。

驯鹿体型中等,体长100~125厘米,肩高100~120厘米;角干向前弯曲,各枝有分 杈,雄鹿3月脱角,雌鹿稍晚,约在4月中、下旬。驯鹿头长而直,嘴粗,唇发达,眼较大,眼眶突出,鼻孔大,颈粗短,下垂明显,无鼻镜,鼻孔生长着短绒毛, 耳较短似马耳,额凹;颈长,肩稍隆起,背腰平直;尾短;主蹄大而阔,中央裂线很深,悬蹄大,掌面宽阔,是鹿类中最大的,行走时能触及地面,因此适于在雪地 和崎岖不平道路上行走;体背毛色夏季为灰棕、栗棕色,腹面和尾下部、四肢内侧白色,冬毛稍淡、灰褐或灰棕,髯毛和会阴毛密生,呈白色。驯鹿是一种环北极型 动物,我国仅分布于大兴安岭西北坡,活动在额尔右纳左旗、额尔古纳右旗、阿穆尔河上游等地。

青羊形似家山羊,但四肢短,蹄狭窄,体形短健、紧凑。灰褐色。雌雄均具角,角小而精巧,近角尖处略向后弯曲,角下半段有一圈环纹,角基部相距甚近。眶下腺退化。青羊在我国分布广泛,向南可达四川及云南等地,在黑龙江主要分布于东南山地和小兴安岭南坡。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5:50停止发票)
年均访问量:362874人次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5:50停止发票)
年均访问量:362874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