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县之十六 —— 古风古韵古城 依山依水依兰

发布日期:2016-03-15  新闻来源:  编辑:冯拓菲 蒋 萃 杨 旭

  

  依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西距哈尔滨市251公里,东距佳木斯市76公里,幅员4616平方公里,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在这里聚首,牡丹江、倭肯河、巴兰河在这里汇入松花江。三山聚首、四水交汇的优越地理条件,使依兰自古以来就成为东北边陲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千百年来,依兰的先民们在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世代相继,用聪明和智慧创造了灿烂文明,用生生不息书写着依兰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第一篇章  悠久的历史

  依兰历史悠久,是黑龙江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倭肯哈达古人洞穴的发现,证明了早在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期依兰已有人类活动。从北魏称臣到汉唐册封,从辽金兴盛到明清重镇,历朝历代都在依兰设置政府机构。鼎盛时期为清雍正年间至清末设三姓副都统衙门,管辖黑龙江下游包括库页岛在内100多万平方公里疆域。

  一代天子在这里陨灭,一代王朝又在这里走向勃兴,两段巧合的历史更使依兰闻名遐迩、蜚声中外。

第一单元  倭肯哈达

  1950年3月,依兰采石工人在县城东面倭肯哈达山发现了倭肯哈达洞穴遗址。遗存包括居住址和安放尸骨的墓葬两部分内容,经考证这是距今五六千年前肃慎先民生活的遗址。洞穴宽1.5米,高约2米,洞深12米,洞穴中发现有四具人骨架及玉器、石器、陶器等文物。这是一处新石器时期古人类的居住洞穴,后来改为墓穴,尸骨葬姿均为蹲坐屈肢葬,目前为止黑龙江省仅在倭肯哈达洞穴遗址中发现1例居室葬。这说明了早在新石器时期,依兰地区就有人类活动。

复原后的倭肯哈达洞穴

仿制的倭肯哈达洞穴

新石器时期的陶器

新石器时期的石斧

新石器时期的窝窝头石器

新石器时期的陶器

新石器时期的骨片

新石器时期的玉璜

新石器时期的玉佩

新石器时期的玉管

第二单元  五国头城

  辽灭渤海后,居住在依兰以东松花江下游的生女真形成5个大的城落,即剖阿里(今俄罗斯伯力境内)、越里笃(今桦川县万里河通古城)、奥里米(今绥滨县敖来密古城)、盆奴里(今汤原县固木纳古城)、越里吉(今依兰旧古城),被称为五国部。五国部隶属于辽东京道黄龙府都部署司管辖。越里吉国是辽朝设立的管理五国部节度使驻地,又是五国酋长会盟议事之城,因而依兰古城史称为五国头城。

五国部分布图

五国头城遗址

  历史上著名的五国头城,位于松花江右岸,依兰县城北门外。西濒牡丹江、东临倭肯河,以倭肯哈达(俗称依兰东山)和拉哈阜山(俗称依兰西山)为东西屏障,地势险要。这里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古代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如今是黑龙江省政府命名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其轮廓看,该城呈长方形,长850米,宽450米,周长2600米;现存城垣较完整的段落高4米,底宽8米,顶宽1.5米。五国头城始建于辽代,金、元、明、清各代都有沿用。多年来五国头城遗址内外出土过铜器、陶器、铜钱、铁器、官印等大量文物。

  史载北宋徽、钦二帝被金囚禁于此,“坐井观天”的故事流传甚广,使五国头城这一历史古城名扬海内外。

五国头城遗址

坐井观天

  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冬季,金兵攻破宋王朝首府东京(今河南开封,又称汴京),徽钦二帝出城投降,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建炎元年(1127年),金掳徽钦二帝北行,期间曾驻中京(大名城)、上京(金首都,今哈尔滨市阿城区)、韩州(即八面城)。建炎四年(1130年),金人徙徽钦二帝自韩州至五国头城(胡里改路,今依兰县)。金人将亡国之君徽钦二帝囚禁在形似天井的院落里直至终老,因此有徽钦二帝“坐井观天”一说。

坐井观天遗址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宋神宗之子、哲宗之弟,于1100年即位,1126年将皇位传给其子钦宗。北宋灭亡后,被金国掳往五国头城,1135年死于五国头城。赵佶执政昏庸,但艺术才华很高,工书画、善诗词,其瘦金体书法独树一帜。 

宋徽宗画像

  宋钦宗:赵桓(1100年—1156年),宋徽宗长子,北宋最后一位皇帝。1126年(靖康元年)即位;1127年即被金兵所俘押往金国,后同徽宗一起被囚于五国头城;1156年死于五国头城。

宋钦宗画像

胡里改路

  金国在上京路下设胡里改路,设置万户官职统领,海陵王时改万户为节度使,承安三年(1198年)设节度副使,胡里改路治所在今依兰镇北的五国头城旧址。

胡里改路区域图

金都统所铜印

金铜堂厨公使酒库之印

金铜监造提控所印

金铜哥扎宋哥屯谋克印

金铜会洲广盈仓印

金铜扎扎万户之印

金豆麦纹铜镜

金双龙纹铜镜

金青盖铜镜

金柳毅传书故事铜镜

金花卉铜镜

八角双龙纹铜镜

金代铁熏炉

金代铁犁铧

金代铁车辖

金代鱼形铁铡刀、铁镞

铁马蹬

铁戈

    

第三单元  满祖故里

  依兰有许多民族聚居,是满祖的发祥地。金代皇族完颜氏祖先在此勃兴,清太祖努尔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就出生在依兰马大屯,这里成为满族同胞寻根问祖之源。

  相传,天女佛库伦三姐妹一起在布库里湖中洗澡,一只神鹊将一枚朱果放在三女佛库伦的衣服上,佛库伦觉得朱果可爱,便含在嘴里,没想那果子一下就滚进肚里,便孕育了后来的布库里雍顺。佛库伦给布库里雍顺取姓爱新觉罗,后布库里雍顺乘船顺牡丹江而下,到了斡朵里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定居。

佛库伦三姐妹壁画

斡朵里古城遗址

  斡朵里也称斡朵怜,是元朝时期女真人的一个部落,城址在依兰马大屯。明初猛哥帖木儿率部南迁建州(今绥芬河双城子),使得该部落逐步发展壮大,清建国后追封其为肇祖原皇帝,斡朵里古城则成为满族的第一发祥地。  

斡朵里城址

三姓边城

  清初在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流域及沿海居住着赫哲等五十六姓少数民族。清朝为加强对这些少数居民的管理和防御沙俄的需要,在三姓地方编旗驻军,设副都统衙门,修造城池。从此,使三姓城成为黑龙江东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并有“三姓京”之称。

  清太宗皇太极在位期间将居住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葛依克勒、卢业勒、胡什哈里三姓赫哲族招抚到依兰居住,因此依兰被称为“三姓地方”。后胡姓迁居宁安,舒穆鲁姓氏迁入依兰,依兰仍称为“三姓”,三姓满语为“依兰哈喇”,1905年设府时,即取前两字称依兰府。

清花绫诰封

清代马神

清熊神铜偶

清祖仙人偶

清代爱米神

清代鹿角

清铁腰铃

清银挂件

清镶铜玉木烟袋

清锦绣荷包

清锦绣花鞋

清透雕盖提梁铜手炉

清白玉带扣

清代玛瑙鼻烟壶

清龙纹、凤纹青花瓷碗

第二篇章  厚重的文化

  依兰是黑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巴兰河挽臂交汇,五六千年前肃慎先民就在此傍水而居。

  依兰博物馆、历史文化长廊等向人们述说着依兰远古至今的历史沿革;慈云寺、财神庙及清真寺反映了依兰昌盛的宗教文化;四块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兰烈士陵园等再现了这里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第一单元  历史文化

  依兰是黑龙江省五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唐以来均有建制,唐代设铁利府,辽金时设五国头城,清朝时设副都统,辖160多万平方公里疆域,向松花江下游延伸直至现在俄罗斯的库页岛,是当时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依兰是“龙兴”之地。“龙兴”,金代皇族完颜氏祖先在此勃兴,清代爱新觉罗氏祖宗在此发祥,努尔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出生在依兰的马大屯。

依兰博物馆

  依兰博物馆是依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共上下两层,外型为古堡式建筑,内有殿厅4个。现有各类文物4263件,其中珍贵文物1216件。2009年博物馆重新装修和布展,设有《古城文明——依兰历史文物陈列》、《百年沧桑——依兰近现代反封建、反侵略及革命斗争陈列》,主要介绍了依兰六千年的悠久历史,展现了一个“声闻塞北三千里,名贯江南十六州”的古城。

依兰博物馆全景

灰白釉大碗

汉玉环

唐渤海鎏金铜佛金

明双夔耳玉杯

历史文化长廊

  长廊位于博物馆西侧,始建于2009年。全廊呈弧线形,高度4.2米,全长227米,其中三个六角石亭总长18米,浮雕长廊209米,每个石亭有一个石桌、四个石凳。正面为依兰千年历史画卷,有《依兰赋》和《后记》,以及19幅历史画卷石刻;背面由107首诗词组成。长廊以直观的浮雕画面和简洁的文字记录了依兰六千年前至今的发展史实,对于宣传依兰、让外界了解依兰,促进依兰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历史文化长廊

巴彦通抗俄要塞遗址

  遗址位于依兰县东北部约15公里处。该遗址包括靖边营和炮台两部分,靖边营是1880年5月(光绪六年)督办吉林边务钦差大臣吴大澄会同吉林将军,在此“安设绥字一军,建营五座”;炮台式样仿天津大沽炮台,呈正方形,边长66米,台基高6.6米。巴彦通抗俄要塞既是十九世纪末期,清政府抗击沙皇俄国入侵的军事设施,也是黑龙江军民抗击沙俄侵略的历史见证,还是研究黑龙江近代边防建设的重要遗址。1981年,它被黑龙江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巴彦通抗俄要塞遗址

巴彦通抗俄要塞遗址

十八世纪末沙俄指挥刀

清铁炮弹头

清牛角火药壶

清铅质弹头

清铜质弹头

吕厚民摄影馆

  吕厚民摄影艺术馆建于2012年,为现代风格三层楼建筑,占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展出的作品是著名红墙摄影师吕厚民先生无偿捐献给家乡的照片,记录了第一代国家领导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的瞬间,尽展一代伟人风采,其中的很多照片是首次展出。 

  吕厚民(1928年9月—2015年3月),黑龙江省依兰人,曾为中南海摄影师组长,1949年建国以后从东北电影制片厂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曾前后12年工作在毛泽东主席身边,任毛主席的随行摄影记者,是毛泽东身边工作时间最长的摄影师。

吕厚民摄影艺术馆全景

第二单元  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是依兰旅游的特色之一。清代年间,依兰宗教众多,共有33座庙,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就建有八大寺庙,其中影响比较广泛的有:慈云寺(东北最大的尼姑庵)、清真寺(黑龙江省建筑最古老的寺庙之一)、财神庙(哈尔滨市规模最大的道教寺庙)。

慈云寺

  该寺位于依兰城区北部,北依松花江,西临北宋徽钦二帝“坐井观天”遗址,南与古老的五国头城遥相呼应,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寺庙的整体建筑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和龙王殿。该寺始建于1928年,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修缮,尤其是寺庙对外开放以来,知名度和影响力更是与日俱增,在东三省乃至全国早已闻名假迩。

慈云寺

财神庙

  庙宇位于依兰县城西北部,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50平方米。原财神庙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是依兰清代八大庙之一,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原财神庙已被毁。现财神庙建于2005年,由门殿、正殿、东西配房构成,庙内建有民俗博物馆,馆内陈列着依兰早期的生产、生活文物,是依兰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财神庙

清真寺

  该寺位于依兰县城西部,始建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距今已有三百多个春秋。寺内主体建筑有正像宝殿、三楹正殿、诵经殿和释经殿等,藏有清朝乾隆皇帝钦赐的龙凤棺罩。该寺作为省内最古老的清真寺,既是黑龙江省乃至东北重要的伊斯兰教活动场所,又是全省重要的旅游观光景点之一。

清真寺

第三单元  红色文化

  依兰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依兰的近现代历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独立而英勇献身。四块石抗联遗址向人们展示了当年军民抗日斗争的艰苦历程。

四块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基地位于丹清河风景区内,是小兴安岭南麓在依兰县内最高峰(海拔980米),是东北三省以抗联遗址为主要内容的重要红色的旅游景区。这里曾是东北抗日联军的秘密营地,抗联三军、四军、五军、六军、八军、九军、十一军都在此地活动过。1936年,抗联三军、六军在这里建立了后方基地,是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的机关驻地。李兆麟将军那首“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露营之歌》就诞生在这里。

  这里山势险峻,景色壮观,不仅是革命的圣地,还是全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名胜区。景区内有“月亮门”、“驼驼峰”、“一线天”等著名景观30余处,使得游客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可以欣赏到秀美的自然风光。

四块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月亮门景点

依兰烈士陵园

  陵园位于依兰镇西北2公里处,西邻松花江,东邻慈云寺。该陵园始建于1948年,占地面积4900平方米。陵园中葬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72人。

依兰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

第四单元  民族风情

  依兰县迎兰朝鲜族乡,位于小兴安岭余脉南麓,松花江中游北岸。全乡有朝鲜人口3424人。朝鲜族人能歌善舞,每到传统节日和庆祝场合,他们都会引吭高歌,举杯畅饮;朝鲜族人的主食一般以米饭、打糕、冷面为主,菜肴多以凉拌和泡菜为主,朝鲜族人用来招待贵宾的狗肉汤、酱汤、鲢鱼汤、水豆腐、明太鱼、包饭、烧烤、米酒都颇具民族特色,食后让人回味无穷。

朝鲜族居民盛装欢庆民族节日

第三篇章  优美的风光

  依兰是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是黑龙江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县份之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工作,成功打造了以“巴兰河漂流”为龙头的生态旅游、以“坐井观天园”为代表的人文历史旅游和以“四块石景区”为中心的红色旅游三大优势旅游产业,此外还有“倭肯哈达藏酒古洞文化园”这一弘扬依兰民族文化的景点。如今依兰已成为黑龙江省夏季生态旅游、哈尔滨市夏季避暑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和节点城市。

第一单元  丹青河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小兴安岭余脉,松花江北岸,面积460平方公里。1993年,被批准设立保护区,划定范围为58.499公顷;2003年,被告批准为省级生态保护区,景区内有“一线”(巴兰河漂流)“五区”(烟筒山景区、小兴安岭风情谷、大佛山景区、烽火岩景区、四块石及原始森林冰川峡谷景区),其中巴兰河风景区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景区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为72.4%,其中还包含面积45公顷的天然母树林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地貌资源奇特,区内群山连绵起伏,奇峰巨石竞立,构成了“红石飞霞、补天遗柱、满天星、烽火岩、一线天”等诸多景观。

丹青河自然保护区

补天遗柱

巴兰河景区

  景区位于丹清河风景区内。巴兰河发源于小兴安岭南麓,全长108公里,是由山间泉水汇聚而成,流域面积976平方公里,河水清澈甘甜,水质优良,是中国北方内陆河中屈指可数的没有受到污染的河流之一。沿河景观优美奇特,风光旖旎壮丽,有“铁岭劲松”、“九女神峰”、“布达拉宫”、“星石听涛”等著名景观,是全省乃至全国最适合开展休闲娱乐观光的河流之一。

水光山色

巴兰河秋景

巴兰河漂流

  巴兰河漂流有三奇:

  一奇沿途风光美。漂流区段内共有9处激流,18道水湾和18处险滩,在漂流的同时,可以欣赏到众多景观。

  二奇水质清冽。巴兰河是中国北方内陆河流中,屈指可数的没有受到污染的河流之一。巴兰河由无数山泉汇聚而成,为山溪性冷水河,河水入口甘甜。

  三奇水流速适中。河水时而平缓如镜,时而湍急荡漾,有“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刺激,有悠然自得的轻松惬意,乘皮筏自上而下漂流,可以体验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巴兰河漂流,一直以全省景色最美、河道最宽、落差最好而著称,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漂。

巴兰河

巴兰河漂流

大佛山

  大佛山位于巴兰河漂流终点码头附近,为外地游客林中探险偶得,经过初步开发,吸引无数游客到此观光。景区内山石酷似如来佛祖打坐,故名“大佛山”。

  景区内有如来佛打坐石、大鹏金翅鸟、瘦身石、迎客松、观漂岩等数十个景点,所有景点均为“纯天然”,仿佛人为的一丝改动,就会亵渎神灵的恩赐、怠慢自然的千古沉淀。

大佛山景区

原始森林冰川峡谷风景区

  景区位于丹清河林场辖区东部,冰川峡谷所在丹清河林场,是全省闻名的森林之乡。秋季此处的五花山绚丽多姿,景色壮观,是寻幽、探险、野游的绝佳胜地。原始森林附近的冰川峡谷景区,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冬季连绵不断的山水在幽静的山谷里不断冲刷,结成了数十米的冰川,故称“冰川峡谷”,此奇特景观可一直持续到七月中下旬。

冰川峡谷

第二单元  坐井观天园

  坐井观天园位于五国头城路中段西侧,是五国头城旅游文化的核心景区,占地面积33715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该园是以徽钦二帝“坐井观天”事件为背景修建的,开发了五国头城门楼、石牌坊、洪皓传书亭、韦贤妃归亭、卧龙泉、二帝石像、天水郡王府等13个景点,创意新颖,既注重历史完整性,又体现了现代旅游和时尚前卫的风格,是我省一处不可多得的人文景点,被黑龙江省旅游部门评为“全省最值得一看的一百个景点”之一。

坐井观天园外景

第三单元  古城洞藏酒文化园

  “倭肯哈达藏酒古洞文化园”是瑞立酒业公司修建的弘扬依兰民族文化,打造东北地区——依兰著名旅游观光的景点。藏酒洞总长500余米,均高2米,均宽2.5米,山洞蜿蜒深入,曲径通幽,环环相通,蔚为奇观。酒洞中五个库房设有“肃慎洞”、“挹娄洞”、“勿吉洞”、“靺鞨洞”等品牌洞,以传统配方和现代工艺结合的精制白酒,分不同年代、度数、容器藏于古洞中,使游客不但能观赏到依兰原始人生活状态,同时也能品尝到依兰酒的文化内涵。

  在主洞北侧尚有一个长13米,高1.8米,宽2米的副洞,正与1950年依兰东山发现的“倭肯哈达洞穴遗址”相仿,为再现依兰人祖先原始的生活情境,已按当年挖掘记载予以复原,在此可感受到祖先们的渔猎生活状态。

古城洞藏酒文化园

依兰瑞立酒业

  黑龙江依兰瑞立酒业成立于1999年9月,坐落于三水之滨交融的古城圣地依兰,位于城东新工业园区内。企业占地面积4654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多平方米,用倭肯哈达洞穴内的天然泉水和自己粮食种植基地盛产的高粱酿造,采用麯母发酵,在186个窑池发酵90天,在优质木灌储存180天以上,达到了优质标准,有四条现代化灌装生产线生产,为产品的质量卫生提供了保障。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的经营理念,以打造地方名牌白酒,挖掘依兰历史文化的丰厚底蕴相结合,发展成集生产、研发、销售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白酒龙头企业,先后推出“五国城系列”、“洞藏系列”、“庙岭山系列”、“红颗粒系列”四大品牌,其主要特点是“纯粮酿造”,洞藏储存,入口绵、落口甜、不上头、余香浓的风格,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同。

瑞立酒业

第四单元  四合院古建筑

  依兰满清时期三合院、四合院古建筑是黑龙江省内四合院建筑群最多的地方,现有省级保护建筑3处,县级保护20余处,古民居37所,充分体现着满族人的习俗。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一户一宅,一宅有几个院,人口多时可建前后两组合院。

四合院

第五单元  城市休闲游景区

  依兰县城依山傍水,风光秀丽,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

县标广场

  广场位于县城南端,是依兰标志性的文化广场,面积8000平方米,中心筑有清朝努尔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儿的雕像。

县标广场

东山公园

  公园位于县城东北部,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被誉为古城依兰的“后花园”。主要景点有仿古长城、风云阁、东山大佛等。

东山公园

第四篇章  丰富的资源

  依兰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土地资源丰富,是全国产粮大县;煤矿资源储量大,发展煤化工产业优势突出;水利资源丰富,水资源开发利用潜能巨大;风力资源得天独厚,是全国富风区,规划总装机容量达200万千瓦以上;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独特秀美的自然风光和蕴含厚重历史的人文景观。随着改革开放,园区建设飞速发展,具有高科技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已经驻足到古城依兰,风力发电和煤化工以及食品加工等系列现代工业企业及生态农业成为依兰的靓丽风景线。

第一单元  风电之都

  依兰风力资源得天独厚,是全国富风区,规划总装机容量达200万千瓦以上。中国大唐、国电龙源、华电华富等知名电力企业落户依兰。目前累计建成风电场8个,总装机40万千瓦,实现并网40万千瓦,完成投资40亿元,并网量为全省县级之首。

依兰风电设施

第二单元  煤化重镇

  依兰煤炭资源丰富,储量达6.7亿吨,所产长焰煤是煤化工业的优质原料。全国百强企业中煤集团落户于此,下辖矿业有限公司、化工有限公司和实业公司三家大型煤化工企业,主要产品有原煤、煤气、甲醇、燃料油、粗酚、苯酚等。煤化工业年产值实现20亿元,收税实现近2亿元。

依兰现代化煤化工厂

依兰中煤龙化夜景

第三单元  北国灵芝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天寒地冻的五国城周边乃至省城哈尔滨燃起了一股滚烫的灵芝热。经过初步分析认为,依兰五国城灵芝天生要比南方灵芝名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母基选柞树,幼柞捆菌盘;二是林地之黑土,绝无肥药污染;三是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2013年以来,黑龙江省依兰县林业局在全省独树一帜,开创先河,率先开启了人工培育灵芝的崭新探索,2014年示范取得经验,2015年成功培育出五国城精品灵芝,随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轻轻下凡飘落人间,给2016年这个不寻常的新春带来了无限的惊喜和喜悦,黑龙江人从此有自产的灵芝可以享用啦。

五国城灵芝种植

第四单元  产业园区建设

  现有较成型的产业园区四个:一是黑龙江依兰经济开发区,以煤化工为主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二是城东食品医药工业园区;三是朝阳工业园区,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东起倭肯河、西至牡丹江、北起哈同高速、南至哈佳铁路,主要以精深加工、物流仓储、商业服务三大功能为主;四是城北农机工业园区,位于松花江农场境内,是场县共建项目,2010年经省政府批准,列为省级重点支持项目。

食品医药工业园区

  园区总面积182公顷,近年来,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和改造建设,建成区面积达到107.1公顷,基本实现了建成区“七通一平”,道路硬化率、亮化率、绿化率达100%。先后引进华润雪花啤酒、樱桃谷肉鸭、天年药业、天晶米业、苏东木业、万寿菊深加工、华源泵业、瑞立白酒等企业,目前入驻企业12户,形成了以食品医药为主导的产业园区。

华润雪花啤酒

  华润雪花啤酒(依兰)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年产20万吨啤酒项目于2008年11月竣工投产,2013年实现产量18万吨,2014年计划生产啤酒20万吨,2015年启动实施二期工程,届时我县啤酒年生产能力将达到50万吨,税金可实现2亿元。

华润雪花啤酒依兰公司

结 语

  依兰历史悠久,曾有“东北重镇,遐迩通衢”和“声闻塞北三千里,名贯江南十六州”之美誉;文化灿烂辉煌,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的共存,仿佛百花齐放般绚丽;风景奇特秀美,茂密的原始森林、清冽的巴兰河等景点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纷至沓来;资源得天独厚,风力、煤炭、矿产等资源推动了依兰快速发展。这些促成了依兰荣膺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中国十佳休闲旅游城市等多项殊荣。

  依兰人民随时欢迎各界人士携亲带友来依兰感受古风古韵的历史气息、依山依水的秀美风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5:50停止发票)
年均访问量:362874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